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回复: 0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程序软件

[复制链接]

32万

主题

0

回帖

9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64681
发表于 2024-12-6 08: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软件标签: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   电气软件   计算软件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软件绿色版是非常好用的计算器工具,输入相对应的数值以后即可轻松计算出设备容量、负荷、电流等,可以读取和保存计算的参数,还可以将详细的结果进行打印,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下载使用!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程序软件特色
纯绿色,免安装版.

软件主要根据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

软件占用内存小.
使用方法
在绿色资源网下载解压并打开软件

输入相应的参数,点击计算即可
电气设计负荷计算标准
设备组设备容量

采用需要系数法时,首先应将用电设备按类型分组,同一类型的用电设备归为一组,并算出该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




对于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负荷(如空调机组等),其设备容量就是设备铭牌上所标注的额定功率。

对于断续周期制的用电设备,其设备容量是:

对于照明设备:白炽灯的设备容量按灯泡上标注的额定功率取值;带自感式镇流器的荧光灯和高压汞灯等照明装置,由于自感式镇流器的影响,不仅功率因数很低,在计算设备容量时,还应考虑镇流器上的功率消耗。因此,对采用自感式镇流器的荧光灯装置,其设备容量取灯管额定功率的1.2倍,高压汞灯装置的设备容量取灯泡额定功率的1.1倍。

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用电设备按类型分组后的多个用电设备组均连接在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考虑到各个用电设备组并不同时都以最大负荷运行,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应等于各个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求和以后,再乘以一个同时系数,即配电干线或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为:

有功计算负荷

无功计算负荷

视在计算负荷

计算电流

式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同时系数,一般取为0.8~0.9和0.93~0.97;

--各用电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之和(kw);

--各用电设备组无功计算负荷之和(kvar);

--用电设备额定线电压(v)。

应该注意,因为各用电设备组类型不同,其功率因数也不尽相同。所以,一般情况下,总的视在计算负荷不能按来计算,总的视在计算负荷或计算电流也不能取为各组用电设备的现在计算负荷之和或计算电流之和。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根据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即可算得设备的计算负荷:

有功计算负荷

无功计算负荷

视在计算负荷

或计算电流

式中 ——设备组的需要系数;

——设备组设备容量(kw);

——用电设备功率因数角;

u——线电压(v);

——计算电流(a)。

上述公式适用计算三相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其中式(12-2)计算电流的确定尤为重要,因为计算电流是选择导线截面积和开关容量的重要依据。

对于单相用电设备,可分为两种情况:

(1)相负荷相负荷的额定工作电压为相电压,正常运行时,相负荷接在火线和中性线之间,民用建筑中的大多数单相用电设备和家用电器都属于相负荷。在供配电设计中,应将相负荷尽量均匀地分配到三相之中,按照最大的单相设备乘以3,求得等效的三相设备容量,然后按上述公式求得计算电流(线电流)。

——最大负荷相的单相设备容量

(2)线间负荷线间负荷是指额定工作电压为线电压的单相用电负荷,正常工作时,线间负荷换算为等效的相负荷,再按照相负荷求得计算电流。

——接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

需要系数的选取

需要系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统计方法得出的,它与用电设备的工作性质、设备效率、设备数量、线路效率以及生产组织和工艺设计等诸多因素有关。将这些因素综合为一个用于计算的系数,即需要系数,有时也称为需用系数。显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内,对于不同的用电设备组,用电负荷的需要系数也不相同。表12-l和表12-2分别列出了旅游宾馆的主要用电设备和部分建筑物照明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的推荐值,可作为供配电设计中进行负荷计算的参考。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从表中选取一个恰当的值进行负荷计算。一般而言,当用电设备组内的设备数量较多时,需要系数应取较小值;反之,则应取较大值。设备使用率较高时,需要系数应取较大值;反之,则应取较小值。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ziyuan80.com

GMT+8, 2025-8-14 21:50 , Processed in 0.0818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